新闻资讯

乌龙江畔的档案守护者

作者:admin    发布时间:2019-11-19 14:34     浏览次数 :

[返回]

乌龙江畔、旗山脚下,坐落在福州闽侯的福建省档案馆有着“全国最美档案馆”之称。8月22日上午,一场简朴而隆重的表彰活动在这里举行,6位“档案工匠”收到了福建省总工会送上的“最美劳动者”奖杯和证书。

  座谈中,6位档案守护者从工作中的一桩桩小事说起,分享了档案工作带给自己的获得感,真实而生动。在热爱工作、兢兢业业的淳朴逻辑中,鲜为人知的档案工种有了清晰的画像,直抵人心的档案故事有了生动的注脚。

  “做鉴定工作一定要处理好档案开放和控制间的关系,该开放的档案尽可能开放,不该开放的严格控制。”从事档案鉴定工作27年,王惠伟把手中的鉴定标尺打磨得愈发精准,在为党管档和最大限度满足公民档案信息需求之间找到了平衡点。

 

 

  棕刷、排笔、毛笔、镊子……这是档案修复师许杨阳的“武器”,看似简单的修裱工作,往往需要十几道工序。

  “我每天的工作就是重复、重复再重复,不过重复的是工作本身,不同的是每一份档案背后的故事。”把破碎的纸片修复成完整的档案,这位80后不仅享受着这份温暖的事业,也在坚守中精进“手艺”。7年来,她完成了20本古籍和上万件民国档案的修复。

  “我只是普通档案工作者中的一员,能给我这么高的荣誉非常荣幸。”林炳坤的发言十分朴实,但是他制作的仿真档案却总是出现在展览中最瞩目的位置。举办展览时,档案原件不宜长期展出,仿真件是最佳替代品,林炳坤就是专门制作仿真件的师傅。

  “经林师傅手‘仿’出来的复制件,一般人用肉眼根本看不出来。”福建省档案馆馆长卓兆水称赞道。

  紧接着,又一个档案故事被抛出。

  “上周有位老人来查父亲的档案,经过我们的努力,查到了一张她父亲当年填写的带照片的民国公务员履历卡,看到照片时,老人喜极而泣、嚎嚎大哭。老人还在襁褓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,这是她这辈子第一次看到父亲的样子。”余颖说,能在对外查阅窗口从事接待利用工作“很幸运”,他在工作中分享着档案查阅者的喜悦。

  档案信息中心的林月娥用通俗的语言表达着她对档案工作的热爱。

  “我喜欢这项工作,因为档案数字化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事,数字化后,档案在库房里的每一页都有了自己的‘名字’和‘身份证号’,只要我们需要,随时随地可以找到它们。” 林月娥参与完成了省档案馆馆藏近一半的档案数字化建设。

  “能有机会接触到侨批档案,了解它的来龙去脉,研究宣传它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,是一种幸福和快乐。”郑宗伟2009年研究生毕业后来到档案馆工作,他一个猛子扎进了侨批档案研究中。如今已经成为小有名气的侨批研究专家。

  “档案工作与政治丝丝相扣,与历史息息相关,与文化紧紧相连。没有档案,就没有真相,无法为公平、公正提供依据;没有档案,就没有‘身份’,让一个人姓甚名谁变得糊涂;没有档案,就没有根脉,不知自己从何而来又去往何方;没有档案,就没有‘生命’,无法让尘封的历史复活,无法走进有情感、有温度的过往。”听了“档案工匠”们的讲述,福建省总工会党组书记、副主席丁文清有感而发,他用如诗般的语言总结道,“档案工作者,耐得住寂寞,守得住清贫,很是艰辛。这份工作看得清来路,望得见远山,很是丰厚;留得下乡愁,记得住故园,也充满诗意。从事这项工作很有意义,应当得到尊重。”